近年来,市交通运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交通出行问题,以开通“惠农专线”作为“小切口”,切实找准一条“公共交通服务民生保障”的路子,做实市民交通出行“大民生”。
一、察民情、听民声,把关心关切找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一线了解群众需求、收集民情民意,切实找准服务群众关键点。一是“五进工作法”遍走遍访。扎实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城”“五进”活动,推动下属公交公司6个党组织、770名党员打开公交大门,走出办公区域,与市民面对面沟通,深入群众找需求、找市场。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走访调研90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00余条,达成意向160余起,完成合作125起。二是“开放型公交”共商共议。创新提出实施公交信息沟通处置“点位长制”“片长制”“合议制”,管辖区域按照“网格化”分片管理,将5家分公司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和网格,建立线网优化、班型、票价、间隔等运营组织服务共商合议机制,明确由党员同志牵头负责,全天候听取属地政府、社区、企业、学校、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和意见建议。三是“抖音直播间”同谋同策。开通“贵阳公交”抖音官方账号,陆续上线“经理服务日”“公交面对面”“早晚高峰直播”3档抖音直播栏目,听取和解答群众关于发车间隔、线路优化、标识标牌等方面的诉求和问题。2024年,3个栏目累计直播683场,受理客服信息13260条,市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解民忧、纾民困,把难点堵点疏通。始终把满足群众期盼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梳理“解”的痛点。公交公司市场运营部及云岩分公司第三党支部和车队先后18次开展实地勘验,全面找准252路沿线存在的乘车难、费用贵、隐患多等问题和痛点。调研发现,该条线路客流量较大,一方面,下坝区域菜农人货混装后严重挤压后续经停站点市民的乘车空间,但菜农如搭乘客运班车、出租车等,乘车费用普遍在10元—30元之间,负担较重。另一方面,菜农携带的箩筐、扁担以及散落车厢的果皮、菜叶等无形中给普通市民乘车带来安全隐患。二是明确“解”的措施。针对乘车难的问题,云岩分公司第三党支部创新推出“双一车次”发车方式,常规线路和“惠农专线”错峰出行,分别满足普通市民和菜农的乘车需求。针对费用贵问题,按照商议定价原则,根据菜农箩筐货物多少定价在2至7元之间,远低于同线路客运班车、出租车。针对隐患多的问题,配备驾龄在10年以上的三星级驾驶员18名,选用11.4米大型天然气客车,在座椅上设计安装置物架和支架板,提升日均运送果蔬量。三是提升“解”的成效。建立“菜农—村—镇—公交公司”四级联络机制,全线调减站点29个,减少运行时间30分钟,累计发布公交班次等服务信息300余条,实现菜农从菜园子到菜市场的无缝衔接。加大整治专线安全隐患力度,配合属地相关部门修复养护破损路面411平方米,修复更新各类标识46块,方便菜农和其他群众“对号”乘车。专线开通以来,已累计运送菜农2万余人次、果蔬240余吨,获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市委主要领导给予“开动的是车,感动的是人;流动的是车辆,留下的是温情”的充分肯定。
三、顺民意、暖民心,把常态长效做实。持续深化“惠农专线”经验做法,延伸拓展相关惠民专线,全方位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一是轨道交通为骨架串联主城区。指导轨道公司党委建立“党员责任区”78个、“党员示范岗”38个,充分利用现有4条轨道交通线路“连线成网”,为全市6个主城区450余万市民提供出行服务。针对机场、贵阳北站、贵阳东站、火车站“一场三站”短时大客流、重要节庆活动等特殊节点,通过加密班次、延时运营、投放热备应急电客车等方式,保障居民出行。二是常规公交为基础扩大覆盖面。完成5批次线网调整工作,开通定制公交线路733条,新开公交线路6条,优化调整线路88条,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范围,弥补轨道交通盲区。参照“惠农专线”做法,针对各大医院病患和医务工作者、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个性化出行需求,创新开通“健康专线”、“护学专线”、小微巴“微循环”、城市建设者专线等,打通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三是多种制式为补充织密交通网。充分发挥市域环城快铁服务市域组团间的快速出行及国铁干线的连接疏解作用,春节期间,在每日开行40.5对列车的基础上,每日额外加开2对贵阳北至开阳的列车,期间市域铁路日均客运量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4.39%。加快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速度,T2线建成后将设置13座站点,串联起观山湖、白云、高新3个区,进一步补充加密轨道交通服务网络。
下一步,市交通运营集团党委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四网融合”,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优质的公共交通保障。